日前,关于一段老人去世后,仙鹤前来灵堂的视频在网络上引起广泛传播和关注。我与众多网友一样,在感叹这个世间奇妙的同时,也真心祝愿这位逝者能如传说中的那般驾鹤西去做了神仙。
然而,就在今日又有一个“灵堂飞来仙鹤是殡葬服务?官方回应”的话题因为此事被送上热搜。大概意思是说,有网友认为仙鹤出现在灵堂并非神奇的偶然,而是一项为殡葬服务项目。看到此处,不禁哑然。
想想也是,仙鹤本来就是一种大型鸟类,其保护级别被列为易危,被《中国***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列为一级保护动物,莫不说出现在灵堂,我们寻常人除了能够在动物园里见到之外恐怕很难在其他地方见到其身影。特别是近几年,莫说仙鹤了,除了麻雀这等小型鸟类偶有见到,稍微大只的鸟类也很难见到了。
这一点我倒还真是没有想到的,与其说没有想到,不如说大脑不愿意让我去想到。我们中国文化有善于将人的品格进行物化的传统,比如我们用梅花去象征人的恬然与坚韧;我们用兰花去象征人的豁达与贤明;我们用竹子去象征人的刚直与谦逊;我们用菊花去象征人的淡雅与孤傲,而仙鹤在传统文化中也被赋予了长寿与尊贵,从古至今仙鹤一直被认为是灵鸟类中最仙风道骨的高洁之物。
如若追溯历史,早在东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仙鹤就已经随着道教的兴起而化身为灵秀之物,东晋王嘉在《拾遗记》便有“群仙常有驾龙乘鹤”的生动描写。而历代文人,也大都有以鹤为题的作品,比如从画作上来看,与画圣之称的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同期的皇甫轸则以善画鬼神及雕鹤出名,而传世的作品则有宋徽宗的《瑞鹤图》、宋牧溪法师的《观音猿鹤图》、明边文进 《雪梅双鹤图》等等。而诗词之中更有唐薛能《答贾支使寄鹤》的“瑞羽奇姿踉跄形,称为仙驭过青冥”,李白更是写下了“缅彼鹤上仙”、“娇女爱飞鹤”、“鹤舞来伊川”等名句。由此可见,鹤文化的传统其历史悠久。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相比于儒教在教育与仕途界的影响来看,道教在民间的影响更为深远。像我爷爷奶奶及父母那一辈,他们受道教文化的影响要比我们这些年轻人大得多,至今保留一些诸如新年期间要给各位神仙上供的传统,其虔诚不比西方之余耶和华少的多。所以仙鹤在民间的传说也极为广泛,比如八仙吕洞宾便传说是在鹤山修道成仙,是仙鹤的化身。与此同时,在民间仙鹤也被赋予了比如长寿、高洁、善良、神仙的坐骑等等等等文化内涵。即便是今日,像我奶奶家墙上贴的也大多是一些与松鹤有关的字画,以表达老人或者家属对于老人长寿的美好祝愿。
然而,今天这篇“灵堂飞来仙鹤是殡葬服务?官方回应”直接把这个话题从道家的仙人文化直接拉到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真是大煞风景。且不说是不是真的属于什么殡葬业务,就说拍摄此视频的应该是逝者的家人或者家人的亲戚朋友,其本意是想说见证了这样一件神奇的事情,从侧面表达对于逝者的尊重之情。然而你这一句属于殡葬服务类业务,唉!真是不知道该说你点什么好。
格调还是低了。
其实,现在网络之上还真是有一波牛人,这些人对于网上的新闻也好,言论也好,不管是官方的还是个人的,大都持怀疑态度。只要你说的,我都不信,我不但不信我还不求证,我不但不求证,我还乱质疑一通,这就是这帮人的格调。
我倒不是批评这种怀疑精神,有怀疑精神自然是好的。但是我觉得咱也得分个场合,分个对象。像这种老人去世后,仙鹤前来灵堂的事情,我们除了真诚地表达一下我们美好的祝愿之外就不要质疑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