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母婴 / 正文

包含坠机地遥感影像公布:位于山谷之间的词条

时间:2022-03-24 09:05:04 浏览:90次 作者:用户投稿 【我要投诉/侵权/举报 删除信息】

本刊记者/曹然 苑苏文 文/余皓晴

3月23日,MU5735航班事故搜救及调查工作迎来突破。据央视消息,一部“黑匣子”在广西藤县的坠机现场被发现,但破损严重,暂无法确定是飞行数据记录仪还是驾驶舱语音记录仪。

所有受访专家都表示,找到“黑匣子”是破解MU5735航班事故原因的关键。“飞行数据记录仪有详细的飞行参数,不只是FlightRadar24记录的高度、空速等信息,还能记录机长和副驾驶具体的操作,及这些操作是否得到了相关系统的正常反馈。”国际民航组织认证安全专家、资深空难调查员丹尼尔·阿杰库姆对《中国新闻周刊》介绍,“驾驶舱语音记录仪则能告诉我们机组的精神状态、面对具体情况时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如何应对,是否有充分交流、是否按流程执行了检查单,也可以告诉我们驾驶舱是否有其他意外情况发生。”

坠机地遥感影像公布:位于山谷之间

(东航失事客机一个黑匣子已找到。图片来源:人民视频截屏)

一位航空安全工程师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FlightRadar24在3月22日清晨公布其记录的MU5735航班的详细空速和高度数据后,已经可以确认飞机在坠毁前的最后时刻有明显的拉升动作。“现在业界有一些关于机组在最后时刻控制、挽救飞机的猜测,但如果控制了飞机,为什么没有及时挂出应急求救代码?这些问题,都可以在驾驶舱语音记录仪中找到答案。”

破损“黑匣子”大概率可修复

在此之外的证据也很关键

经过高空冲击和山火燃烧后,空难事故现场的“黑匣子”外壳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但一般而言这不会影响到内部数据安全。2021年7月,一架苏制安-26客机在堪察加半岛坠毁后,调查人员很快找到了“黑匣子”,但其中只有飞行数据记录仪可以读取,驾驶舱语音记录仪因损毁严重,无法提供有效信息。这是民航空难史上最近一次“黑匣子”“失职”事件。更早的一些空难中,也发生过“黑匣子”故障、被其他录音覆盖甚至被人为关闭等极少数意外情况。

专家们指出,波音737 800NG客机装备的“黑匣子”可以承受 3400G 的冲击和持续 30 分钟 1100℃的高温,近年来也从无内部数据遭到破坏的记录。“我猜测中国本地机构就可以读取这次空难的‘黑匣子’数据。如果有特殊情况,美国交通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的实验室在历史上修复过很多损毁严重的‘黑匣子’数据。”阿杰库姆说。

坠机地遥感影像公布:位于山谷之间

(东航失事客机搜救现场。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他介绍,除了读取“黑匣子”数据,空难调查人员还会搜集其他与空难成因有关的信息,其目的都是复原飞机在事故发生前的最后姿态。这包括对事故现场进行观察;收集引擎、机翼、襟翼、舵面、驾驶舱面板等关键部件,将之和运行正常的部件进行对比,检查其损毁原因;对遇难者遗体进行医学检查;以及通过飞行模拟器甚至真机模拟失事飞机在事发前可能的姿态。总之,“尽可能搜集到所有数据,采访到所有相关人,再得出结论。”

截至3月23日,已经被公开的有关MU5735航班失事的“证据”,只有飞行数据平台FlightRadar24公布的MU5735航班飞行数据记录,及一些被当事人或当事机构确认拍摄于事发时的视频。

多位目击者对《中国新闻周刊》讲述的情形与当前流传的部分视频内容可以相互印证。距事发地五公里范围内的数位目击者表示,3月21日下午,他们被持续几秒的“类似钻山的声音”惊吓到。

一位目击者表示,他随后出门查看,发现一架飞机“直着掉下来”,冲向附近两山之间的山窝,在即将坠入山窝时“侧了一下身”,转了一个“九十度的角”。随后,山谷传来巨响和震动,燃起的山火持续了约一个小时。

此前网上流传的一段广西梧州北辰矿业公司监控视频显示,失事客机以近乎垂直的姿态进入山谷。

阿杰库姆提醒道,当前所有目击者证言及视频证据,都有待调查人员进一步核实,不能仅依据当前证据推断事故原因。他呼吁,公众能对事故调查提供的“最大的帮助”,就是将自己拍摄的相关视频证据提供给官方机构,并配合调查人员对视频拍摄的时间、角度等进行验证。

此外,民航事故调查中心主任毛延峰在2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飞机失事时,航路上天气适航,无危险天气。根据机组与空管单位地空通话记录,该机自昆明起飞一直到航路上突然下降高度之前,机组与空管单位均保持正常的通信联系。

东航云南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孙世英表示,失事飞机维修一直严格按照维修技术方案实施,技术状况稳定正常。起飞前,飞机符合维修放行标准和适航要求,正常放行。3位飞行员飞行执照和健康证都在有效期内,健康状况良好、飞行经历完备,符合局方要求。机长在2018年1月聘为B737机型机长,飞行总经历时间6709小时,第一副驾驶飞行总经历时间31769小时,第二副驾驶飞行总经历时间556小时。目前了解到,3位飞行员平时的表现也都是很好的,家庭情况也都比较和睦。

“除非全部希望破灭,否则搜救人员不会停止”

针对MU5735航班事故的调查工作因找到“黑匣子”而取得重要进展,但搜救工作则在3月23日迎来新困难。23日早上,藤县莫埌村周边山区的雨逐渐大了起来。9时21分,藤县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受降雨影响,现场大面积搜救工作一度暂缓。

当天,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公布了客机坠毁地的卫星遥感影像。茂密的山林间,一片遭遇山火而出现的裸露区域完整呈现在人们面前。虽然救援核心区只有约半个足球场大,但飞机残骸的抛撒面积非常大,在核心区所处山坡的另一边也发现了飞机残骸,这使得整体搜寻面积达2万平方米。

坠机地遥感影像公布:位于山谷之间

(东航空难核心现场。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值得注意的是,“2万平方米”只是平面面积,遥感影像显示,客机坠毁地点位于山谷间,两侧海拔高度在150米至90米,落差较大,周边道路狭窄,沟谷纵横。此外,事故现场周边的多位村民都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事发当天是多云天气,视线不佳。

前述航空安全工程师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本次失事客机坠毁在山林地带,且天气不佳,为搜救和调查工作增加了许多困难,其中之一就是让搜救速度减慢。在拉网式搜索中,“由20至25人组成的小队,搜寻一平方公里的树林可能就需要1个半小时左右。”此外,当遇到需要检查或记录的物体时,整个搜寻队都要停下来,处理完毕后再一起向前行进。

空难事故现场的特殊性质也减缓了搜救的进度。阿杰库姆介绍,空难现场往往有毒烟、危险物质甚至爆炸物等隐患,在失事现场活动本身就冒风险,降雨则进一步增加了危险性。

为保护现场、调查事故原因而确立的“不挪动残骸”的国际通用准则,也极大地降低了搜救效率。对现场散落的较大的残骸碎片,除了确有救援需要外,搜救人员一般情况下不会挪动其位置。对于较小的碎片则就地标注,不能清理,等待负责调查工作的团队拍照、记录和收集。

坠机地遥感影像公布:位于山谷之间

(东航空难核心现场。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截至3月23日下午,尚没有发现任何生命迹象。前述工程师介绍,如果发现遇难者遗骸后,搜救人员还要将遗骸上及遗骸附近发现的所有疑似个人物品集中收集、做好档案,以备之后确定这些物品与遇难者的关联。他认为,本次事故的搜救工作启动已经非常及时,通信、医疗各方面响应也很快。空难搜救一向“分秒必争”。1992年的法国圣奥蒂勒山空难搜救工作结束后,国际民航组织的一份文件指出,当时搜救人员在事发四小时后赶到现场,发现9名幸存者,但如果在事发后30分钟内到场,可能会多挽救6条生命;如在两小时内到达,至少可以多救活两人。

不过,即使时间推移,搜救人员也会坚持进行搜寻,除非“援救幸存者的任何合理的希望均已破灭”,而决定是否还存在“合理的希望”,要综合考虑搜寻区域的覆盖度、在搜救区域内外找到幸存者的可能性、幸存者在当前环境下存活的可能性等诸多因素后,再做出判断。

1982年桂林“4·26”空难发生后,国务院、民航总局立即派干部前往现场,并派出近千名解放军封锁现场搜索,搜索工作持续一个多星期才结束。2021年1月9日,一架执飞印尼三佛齐航空182号航班的波音737客机在起飞后不久于爪哇海近海坠毁。搜救人员当天就确认了坠机区域,但直到1月21日才宣布没有生还者。

3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和国务委员王勇来到事故现场,实地查看环境条件,仔细了解救援工作进展,并看望慰问搜救人员,之后召开专题会议。会议强调,要争分夺秒做好人员搜救工作,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只要有一丝希望就要全力以赴开展救援。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因此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35304928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