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竹沟位于四川省峨眉山西南,这里地处神秘的北纬30度线上,号称“恐怖之沟”,由于自然条件复杂,生态原始,物种珍稀,曾被国内外称为“中国百慕大”。由于黑竹沟藏有不少未解开的“谜”,黑竹沟这片200多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至今充满着神秘色彩。
不仅如此,这块土地上还有很多奇怪的野生动物。几十年前,有村民在黑竹沟里曾抓住一只黑豹。这还不算稀奇的,据当地猎人说,黑竹沟还生活着一种极其稀有的大熊猫——花熊猫,黑白相间呈圆状花纹,在四川乃至中国都比较少见。这个憨态可掬的家伙不光吃竹子,还喜欢跑到彝家山寨家中吃山羊,吃完后还不跑,竟敢在寨子里呼呼睡大觉,好大的胆子。
01发现:都以为大熊猫只吃竹子,没想到还吃山羊,还吃牛羚肉,连蜂蜜也不放过作为食肉目动物,大熊猫也喜欢吃肉,只是苦于没有机会,但它们也不会甘心一辈子吃食竹子。不过,它们也偶尔开荤,也会掏竹鼠、捕食山羊,算是为自己改善改善生活。
在黑竹沟,有村民亲眼见一只体长1米左右的成年大熊猫下山觅食,抱着自家的一只山羊正在啃食,并在现场逗留半个小时后,又返回深山。让人更吃惊的是,大熊猫吃羊与别的野兽不同,不光吃肉,最爱吃内脏。
不光吃山羊,还发现一只野生大熊猫将牛羚的尸体啃得干干净净。当然,遇到林麝、毛冠鹿、鬣羚、野猪等动物尸体也照吃不误。平武县林业局的红外线相机拍到一只成年大熊猫从靠近牛羚尸体到吃牛羚的全过程。开始的时候,大熊猫只是在牛羚周围转悠,但到了凌晨1点,它慢慢靠近牛羚,先是啃脊椎骨,然后扯下牛羚肉,饱食了一顿。
其实,大熊猫经常吃的动物不是羊,而是一种竹鼠,大熊猫常常会抓生活在竹林中的小竹鼠来吃。这种小竹鼠个子小,专吃竹根,它的肉鲜嫩可口。大熊猫一旦听到竹鼠在地下啃竹笋的生声音,就乘机扑住竹鼠,撕去鼠皮,食用其肉。
还有,大熊猫也是熊,它对蜂蜜也是有追求的。大熊猫也是跟熊一样,也吃甜的东西的,特别是蜂蜜。
02质疑:大熊猫说好只吃竹子的,怎么也吃起肉来了?全国不少网友纷纷发出质疑:“大熊猫说好只吃竹子的,怎么也吃起肉来了?”“吃小竹鼠倒还可以,怎么还下山偷吃农民的山羊呀!”
提起大熊猫,大家知道大熊猫最喜欢吃竹子,认为大熊猫就像马牛羊一样,是素食主义者,属于食草动物,而且还是世界上最可爱的食草动物。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的动物学家解释说,大熊猫吃肉这件事并不稀奇。其实,这些憨态可掬的家伙可并不是食草动物,它们本来和熊是同祖,是货真价实的食肉动物。
估计冬季大雪封山,大熊猫下山寻找食物,便拿毫无还手能力的山羊 “开了杀戒”。尽管如今它们把竹子作为主食,但是偶尔还会将牛羚尸体等作为“小点心”解解馋,这也是情理当中的事情。
03真相:大熊猫的祖宗本来就食肉,后来慢慢“改行”吃竹子了现在的大熊猫虽是素食主义者,但作为黑熊、北极熊等食肉动物的近亲,大熊猫的祖先原本就是食肉的。
大熊猫的在地球上已经生活了800万年,它们的祖先是始熊猫,是由一种拟熊类演变而成的最早的熊猫,形体大小类似于狐狸,它们可是彻头彻尾的无肉不欢型动物哦。那它们是如何演变的呢?
第一步,当冰川时代到来时,地球气候突然出现严寒,始熊猫与很多食肉动物一起,被驱赶到一片非常狭小的地方,随着肉食减少,“食肉同行”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到了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地步。这时聪明的始熊猫,选择了一条捷径,“改行”吃素。
第二步,经过几百万年演变,距今约300万年前,始熊猫的主支在中国的中部和南部继续演化,已经进化成为一种杂食动物,形体比如今的大熊猫小,还兼食竹子。
第三步,距今约 200万年前,这一主支逐渐向亚热带扩展,经过长期的严酷生存竞争与自然选择,基于生存的需要,始熊猫适应了亚热带竹林生活,它们逐渐“改行”吃素食,小种的大熊猫已经进化成为素食主义者了。
第四步,距今50-70万年的更新世中、晚期,全球冰川开始消退,大熊猫开始进入鼎盛时期,体形开始变大,出现了比现在大熊猫还要大的巴氏大熊猫。
第五步,距今约1.1万年前,冰期又来临,大熊猫的体形慢慢缩小、变圆,以适应当时寒冷的环境,同时也保持了大熊猫这时老样子,一只生存至今。至于以后,大熊猫会变成什么模样,这还真说不准。
04现状:大熊猫偏爱竹子与竹笋,一天吃掉300根嫩竹,还会根据季节变化去“赶笋”在大家的印象里,熊猫是胖胖的身子、永远有着黑眼圈、手里抓着竹子吃。可见,在一般人眼里,大熊猫变成了一个只会抱着竹子啃的小胖子。
的确,鲜嫩的竹笋是大熊猫的最爱,它们食物成分中80-90%是高山深谷中生长的竹类植物。大熊猫的食物里一共包括60多种竹子,这些竹子主要分为两个家族,一个是箣竹超族,有19种;另一个是北美箭竹超族,有44种,其中有50%的竹子是我国特有的。
你不知道吧,一只大熊猫一天大约要吃掉200-300根嫩竹,难怪呀,它大部分时间都是坐在竹林里晃着脑袋,津津有味的吃竹子。大熊猫食谱中,竹种和所食竹部位也有差异,它们会挑选不同的竹子种类,不同的竹子部位来吃。
大家知道,竹子里主要的纤维类物质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半纤维素相对好消化,纤维素和木质素就不好消化。大熊猫会挑选这些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比较低的部分,比如鲜嫩刚长出来的竹子叶。
当然,竹笋幼嫩多汁,含水量高,适口性好,易消化吸收,还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粗脂肪为1.27%、粗纤维33.62%、粗蛋白10.32%、总糖量26.15%,是大熊猫的美味佳肴。
从整支竹看,蛋白质含量从竹株的下部到上部逐渐增加。可见,大熊猫挑选的“当季食材”,总是挑选当时蛋白质含量最高,纤维含量最低的。这样的觅食行为,一般是超级肉食动物才会这样。也许大熊猫本来就知道,就算吃不到“肉”,也不能缺少蛋白质。
所以,大熊猫会根据季节的变化,不断迁徙,为了吃到不同海拔高度不同种的竹子竹笋,大熊猫的觅食从小山到高山迁徙,这叫“赶笋”。每年,大熊猫从山下的竹叶吃起,接着吃山下的竹笋,然后大熊猫就长途跋涉去山上,先吃山上的竹笋,再吃山上的竹叶,等吃得差不多了又重新回到山下吃竹叶……
它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去追寻蛋白质相对较高的竹种或部位。
05怪事:每天吃30千克的竹子,大熊猫还饥肠辘辘不停地嚼着竹子大熊猫又最爱吃竹子,也是采吃竹子的“能手”,一只大熊猫在春季每天就要吃进20-30千克的竹子。那大熊猫是怎样把竹子消化的呢?专家研究发现,大熊猫只能快吃快屙。
一般来讲,由于植物纤维类食物难以消化,为充分消化,草食类动物都有复杂的消化系统,或是消化道都比较长。鹿肠约是自己体长的15倍,羊肠则达到了大约25倍。
可大熊猫呢?尽管经过数百万年的演化,大熊猫还保留着一些肉食的痕迹。只有和猫、虎等食肉动物一样具有一个简单的袋状胃和相对较短的肠道,其肠道仅为自己体长的5.85倍。
更让人吃惊的是,2010年公布的大熊猫基因组已证实,大熊猫并没有编码类似纤维素与半纤维素消化酶的基因,也就是说它们缺乏消化富含纤维的植物食材的基本能力。
如此说来,大熊猫是一直在用食肉动物的肠道来消化富含纤维素的竹子,这显然是吃进的食物与消化道的不相匹配,造成营养吸收率特别低,不得不吃下大量竹子来维持身体的能量需要。
所以我们看到的大熊猫,总是饥肠辘辘,总是不停地嚼竹子,表示出一种强烈的食欲望。有时,它只咬嚼几下就囫囵吞食;有时,它把冷箭竹掰成几节一起塞进大嘴。
大熊猫也是排泄粪便的“能手”。你知道,大熊猫为了获取养料就必须快吃快屙。一只约100千克重的大熊猫,一天排粪最多达60千克。
06结论:大熊猫也喜欢吃肉,尽管其吃的是竹子,但从供能角度来看更像“肉”别的熊在吃肉,为啥大熊猫一门心思盯着竹子吃?一方面,从营养结构来看,熊猫其实吃的就是肉;另一方面,从熊猫的解剖结构来看,许多外在结构更适应竹食。
第一,《当代生物学》一项新研究表明,大熊猫吃的虽然绿油油,但是从营养结构来看,其实吃的就是肉。大熊猫所获得的能量48-61%来自蛋白质,23-39%来自碳水化合物,13-16%来自脂肪。就蛋白质的能量占比而言,大熊猫很像狮子这种“超级肉食动物”,大熊猫吃的是竹子,从供能角度来看,却更像“肉”。
第二,熊猫的“拇指”是为吃竹子而生。动物学家发现,大熊猫除了正常位置上的5个指骨外,还有第六指——伪拇指,大熊猫的手指十分灵巧,使得它们能够像人类一样轻松抓起竹茎和嫩枝来进食。
第三,熊猫的头部也进化成适应竹食。熊猫之所以长得那么萌,就是源于为了吃竹子而演化出的颅骨和下颌结构。熊猫的咬肌巨大,颅骨演化得宽且深,为咀嚼肌的附着提供了足够大的空间。
第四,扁平的臼齿能让它们咬碎竹子坚韧难嚼的纤维。熊猫的前磨牙失去了尖利的外观,后前磨牙和臼齿宽而平,表面密布棘突。这样一来使得大熊猫牙齿的形态更像黄牛,能够粉碎和研磨竹子。
第五,尽管消化道很短,但大熊猫的食道相比其他哺乳动物更加坚硬。这为它吞咽竹子时提供了保护,使其免受竹茎上坚硬的木质碎片的伤害。大熊猫的胃壁非常厚,并且胃壁肌肉极度发达,这就是为了挤压和搅动粗糙的竹子碎片而演化出的适应。消化道还有许多粘液细胞,能够分泌大量粘液,防止切割或撕裂肠壁。
结语
和大熊猫同期分布的包括剑齿象在内的大型动物早已灭绝,而它却神奇地存活至今,这可能与其不断改变食性以适应变化的环境密切相关。在历史演化过程中,大熊猫不但曾经口味多样,而且适应性超强,在任何环境都能睡得香。动物尚能如此,那么我们人类呢?
雪灵谷动物实验室/出品
欢迎大家提供动物出没线索,必重酬!
参考资料:科学通报杂志、科学大观园杂志、中国科学报、中国动物志、当代生物学杂志、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