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段时间,你会发现孩子动不动就咬手指啃指甲,有时候在床上还啃起了脚,而且不管你制止多少遍,说的时候停了,可没过一会儿又啃起来,而且为了不让你发现,还会偷偷的藏起来啃。
孩子为何对指甲如此“爱不释手”呢?
首先,这事要分阶段来看:
宝宝吃手、咬指甲行为在1岁前会100%发生,随着年龄发展会逐渐减少,6岁前大概只占15%~19%!
两岁前孩子吃手,咬指甲一般是一起的,这种行为是宝宝一种自我安抚的习惯动作,特别是孩子在疲劳,困觉、焦虑或孤独无聊的时候特别喜欢吃手咬指甲
而除了安抚之外,这时候宝宝正处在萌牙阶段,除了咬指甲,还会咬随手拿到的任何东西,用来缓解牙齿不适。
随着宝宝的生长,宝宝还会通过啃咬行为来探索世界,这是一个正常的行为发育动作,不需要过多干预,给宝宝小手做好卫生即可。
因此,在孩子四岁后仍然有吃手咬指甲等行为,就需要引起注意!因为这个阶段恒牙开始长出,如果不注意控制,就会对牙齿和颌骨发育带来影响!
另外咬指甲多数跟孩子情绪紧张、焦虑压抑有关系。如果爸妈在孩子面前吵架,或是父母的陪伴、关注不够,或是孩子受其他事件影响,比如搬家、家里增加了新的弟弟妹妹,受到恐吓等等,都会让孩子咬指甲或是吃手的行为变得频繁。
心理学研究显示,这些“啃咬”动作,能给孩子一种心理上的慰藉。所以,遇到这种情况,父母要先搞清楚原因,才能对症下药,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对待。
还有的家长,为了制止孩子咬手啃指甲,会打孩子的小手,或者在孩子的手上涂风油精之类的东西。
这些做法都不可取,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其实是一种对孩子的变相惩罚,效果有限而且容易反复,还有可能成为提醒孩子“咬指甲”的“催化剂”,让孩子更隐蔽地做这样的行为,或者演变成其它的行为方式来达到自我安抚的目的。
比如你会发现孩子可能不仅啃咬指甲,甚至将每个指甲都咬破了,还咬坏了指甲周围的皮肤,有的还连带的咬脚趾甲,甚至出现了如睡眠障碍、多动、焦虑、紧张不安、抽动障碍、挖鼻孔等行为问题。
因为这个年纪的孩子并不具备良好的自控力。如果孩子内心真的有情绪的话,压制他的行为,就等于压抑了他宣泄情绪和求助的出口。
“啃咬”对孩子来说,是一种特别自然的动作。虽然我们很困恼,但想要彻底戒掉,还是要用科学的方法,从细节入手。
有效陪伴、耐心等待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高质量陪伴很重要。这里的陪伴并不是人在,心在手机。平时,家长可以多陪伴孩子做游戏,进行亲子阅读,参加户外活动。关注孩子总体的情绪和她的内心状态,比简单地干预她的行为更重要。
转移注意力对于爱咬指甲的宝宝,可以通过替代行为让他们的手忙起来。给孩子准备一些锻炼手部精细动作的玩具,如积木,拼图,玩具……或是让孩子做一些需要动手的游戏,例如手拉手,翻花绳,拍拍手游戏,不动声色地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勤洗手,勤剪指甲病从口入,频繁咬指甲,容易细菌感染,造成孩子生病,所以需要做好卫生预防,勤洗手,每周至少修剪一次指甲。
一个小小动作,可能是孩子探索自己,探索世界的开始,也许这个行为动作并不好,但是作为爸妈,希望我们更多是先保护好他们的好奇心灵,然后再以温暖和耐心,帮助他们改掉这些成长中的小毛病,从而换来孩子的更加开朗,自信。
记住,父母慢慢来,孩子才能走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