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胡凌远 (转载摘编自《艺术外滩》)
作为《今天》杂志和“星星画会”的核心成员,严力自70年代就踏足诗歌和绘画两界,产出了众多高质量的“思想产品”。以画名诗,以诗诵画,是他对自由、真相和文明的追问。他通过“反扭曲”的态度,奇妙且意象的画面感,智性的书写方式,消解了时代的创伤和人性的万象。我们从中抽丝剥茧,仍能拼接出时代的痕迹与记忆。携带母语游走在异国他乡,又从母语中回归故里,严力看似一个反叛者,实则饱含对故土的炙热与仔肩。他曾数次表达“写诗就是建造体内的文明”,立足当下,从他的画作和诗歌中延续对文明的记忆。
自我意境的状态,布面丙烯、黑胶唱片,66×80cm,2018。图片由严力提供,©️严力
《地球上的事情……》1994,严力
地球上的事情根本没跟地球商量过
胡凌远:讲讲近期创作,有围绕当下展开吗?
严力:我的创作一部分是关于自我感受和对生活的看法,还有一些是对永恒题材的再表现,比如战争和爱情。但对社会事件,遇到容易再表现或转化成画面感的就会创作,这次疫情,我画了一座古典雕塑,手里拿着一个口罩。
手拿口罩的古典雕塑,布面丙烯,76×100 cm,2021。图片由严力提供,©️严力
严力:诗歌也有写,但对各类突发的暴力社会事件,诗歌是无力的,因为它只能呼吁来表达愤怒。最有效的办法是法律的介入以及媒体的真实报道,像最近的俄乌战争,真实信息就非常重要,因为网络的发达,混淆视听的虚假信息太多了。这时候的媒体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怎么分析它的利弊,怎么辨识真伪,是极具挑战的。我对近期事件当然是有所反应的,但作为一个诗人,也知道一首诗的效果是需要时间沉淀的。
真伪,是极具挑战的。我对近期事件当然是有所反应的,但作为一个诗人,也知道一首诗的效果是需要时间沉淀的。
疫情居家时多重回忆(2),布面丙烯,61×76 cm,2020。图片由严力提供,©️严力
胡凌远:您曾就伊拉克战争写下《2003年秋天》。对远方的战争和近处的苦难,您有怎样的看法和呼吁呢?
严力:天灾和人祸在地球上没有停止过。天灾,说明我们对自然的了解还是肤浅的,尽管某些天灾已能克服,但还远远不够。这次疫情虽说是病毒,不过有没有人类行为上的过失而促进了它的发生呢?也是需要反省和研究的。说到人祸,我觉得我们作为社会构成的一部分,应该各自做好份内之事。诗人画家可以写诗作画呼吁,新闻记者就应如实报道,工人职员也要好好工作。每个人都要去发挥自己的专长,然后各司其职,互相服务。如果每个人都管好自己份内的一部分,那就会形成一个相对和谐的社会。当然,每个***的社会体制也要建造并维护人与人互相比善,而不是比恶的环境。这样的话,文明就有了上升的基础,另外文明不是害怕惩罚而遵守法律,而是在遵守的前提下,你必须继续培养自己的修养和审美,这是每个人要去自己落实的事情,而不是依靠***和民族、宗教以及他人来替你完成。
胡凌远:您曾就伊拉克战争写下《2003年秋天》。对远方的战争和近处的苦难,您有怎样的看法和呼吁呢?
严力:天灾和人祸在地球上没有停止过。天灾,说明我们对自然的了解还是肤浅的,尽管某些天灾已能克服,但还远远不够。这次疫情虽说是病毒,不过有没有人类行为上的过失而促进了它的发生呢?也是需要反省和研究的。说到人祸,我觉得我们作为社会构成的一部分,应该各自做好份内之事。诗人画家可以写诗作画呼吁,新闻记者就应如实报道,工人职员也要好好工作。每个人都要去发挥自己的专长,然后各司其职,互相服务。如果每个人都管好自己份内的一部分,那就会形成一个相对和谐的社会。当然,每个***的社会体制也要建造并维护人与人互相比善,而不是比恶的环境。这样的话,文明就有了上升的基础,另外文明不是害怕惩罚而遵守法律,而是在遵守的前提下,你必须继续培养自己的修养和审美,这是每个人要去自己落实的事情,而不是依靠***和民族、宗教以及他人来替你完成。
胡凌远:这也是您表达的,写诗就是建造体内的文明。
严力:对的,写诗就是思考的过程,不仅要专研如何措辞造句,也要反思自我价值观,同时还要思考如何让他人通过诗歌来理解你的观点,和要传递的“思想产品”。人类的诗歌精神有对社会糟粕的批判,还有对人性本质的质问,它是对理想和完美的追求。所以,我觉得写诗和写作的人更有机会来建造体内的文明。但并不是说不写诗和不写作的人就没有思考,他们同样有,只是没有延伸出诗歌、小说和绘画等等的产品。另一方面,不同行业的人也能通过不同方式来体现,比如美食家做出一道美味菜肴来服务他人,这也是建造文明生活的一部分,每一部分都很重要。
胡凌远:在特殊时代,您祖父离世(严苍山中国国医馆发起人,抗日战争期间,任上海仁济善堂董事,负责难民收容所医疗工作,也曾受左翼作家柔石延请为鲁迅治病)对您触动肯定很大。这一种瞬间式的成长,会让你意识到童年离我远去了。您如何渡过的呢?
严力:人是有求生欲的,它会让你懂得坚韧地去渡过那些艰难时刻。但对承受力相对较弱,性格暴烈的人来说,无疑是鸡蛋撞石头,走向毁灭。我祖父这辈子在上海行医,受人尊重,但后来……他所收藏的潘天寿、郑板桥、唐伯虎等等名贵的古字画都被烧了。脾气刚烈为人正直的他,自然无法接受这种屈辱,就果断地***了。那时候我父母从北京下放到五七干校,父亲因为祖父“畏罪***”的问题,也被关了4年,出来后不久就患病去世了。这些荒诞的悲剧在我年少时期伴随了我心智的成长。这使得我对正常欲望上的克制会更多一些,因为很多正常的事物在当时是不被允许发生的。翻篇是可以的,但面临的是如何去改变它。翻篇是可以的,但面临的是如何去改变它。
严力全家福,1964,上海,第二排右二为严苍山,右一为小学三年级的严力。图片由严力提供,©️严力
《这双眼》2018,严力
我迷恋它只要眨动几滴泪花
就能代言五四海的动词
迷恋它的视觉可以到处悬挂风景
胡凌远:中国文人常说诗画同源,但在西方也有种观点是诗画异质观。从您个体经验来说,您在创作中怎么表现它们的关系?
严力:文学艺术的目的是从审美出发,摆脱仅仅动物性的器官需求,逐步积累和奠定更坚实的人类文明,所以,诗、书、画、音乐其实是互补和互相配合的,在互相配合的这个观念下进行创作会获得更多的启示,诗里的画面感、音乐性;画里的诗意和乐感;音乐里的诗情画意,我觉得没有任何矛盾,只有更通畅更流利和更完整的审美。
胡凌远:您祖父对您的艺术启发很大,为什么直到后来才开始绘画?您有一批题词形式的纸上作品,这与他收藏的画作有关?
严力:这是综合的,既和爷爷收藏的画作有关,也和我去博物馆,美术馆,和社会看到的事件有关。童年是吸收知识和积累见识的年龄,当身体发育到青年时期,才会有体力和精力去做事情,这时候以前吸收的东西就会呈现出来。是我天生有文艺天赋,还是小时候看过太多的书画收藏才形成我走上文学艺术创作的道路呢?很难说,但是用文字来表达内心则是时代造成的,因为太多的压抑需要抒发出来,写着写着就上瘾了,画着画着就上瘾了,让我上瘾的原因是社会生活有太多的肮脏,诗与画能让我接触与肮脏相反的东西,而且它们能在条件合适的时候变成事实。
胡凌远:那您父母怎么看待您投入这些诗歌艺术活动?
严力:他们感觉很安慰和放心,认为我至少不是在无所事事地混日子。经过文革的他们也曾说因为你中断了学业十几年,能在工厂当工人也算可以了。后来看到我除了上班,还写东西画画就很高兴。我母亲是北京中法大学化学系毕业,父亲是上海沪江大学化学系毕业,后来都在***科委工作,之后***科委与中国科学院合并了。他们算是高级知识份子。艺术方面的兴趣和祖父关系更大,另外我爷爷的爷爷是清末时期隐居在山里画画的画家。我爷爷同乡好友潘天寿还专门去看我高祖父的画作。我爷爷的书法很好,喜欢收藏古字画,我想艺术感悟上应该有些关系的。
写生,布面油画,严力在北京第二机床厂所居住的宿舍,1979。图片由严力提供,©️严力
胡凌远:没想过去专业院校学习吗?
严力:专业院校是教育的范围,诗人和画家不一定要接受统一的培训才能成为好的诗人和画家。我觉得观念和实践更重要,其次是天赋和勤奋,在创作上我确实很勤奋。我作画写诗,写小说,办杂志,用流行的话说就像打了鸡血,我对创作的过程也很享受,为了这个享受,就要继续创作。我开始画画的时候不是为了卖,或当作职业养活自己,而是为了表达,尽情自由地表达,这个感觉很舒畅。现在很多艺术家的创作已经被编辑了程序,那就是和画廊以及策展人合作,推销与销售,并且都很关注并去努力接近流行的东西,这样做是有害于创新和探索的。不过,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坚持创新和探索是艰辛的。
图一:时代三联画之一,布面油画,156×149cm,1981,北京;图二:时代三联画之二,布面油画,157.5×181cm,1981-82,北京;图三:时代三联画之三,布面油画,158×135cm,1982,北京。图片由严力提供,©️严力
“星星说请接受我横空的感谢”,严力
胡凌远:您早期作品就显现了现代性,比如《连椅子都想离家出走》、《梳理音乐》,是什么启发了您的风格表现呢?
严力:那就是前面提到的观念,技术是为思想与观念服务的,而技术可以有两条路去获得,一条是学校,一条是实践,因为我遇到了一个十年没有正常学业的时代,(12至22岁的文革时期),所以我的生存技术是从多年的实践中积累的,生存技术中也包括了文学和艺术的创作技术。至于我的画风,就是要让每张画有意思,它们应该是思考和审美的产物,不光光是颜色和线条的产物,还要积累磨炼抽象的能力,因为还原肉眼看到的真实只不过是又画了一张物质形体的复制品,而抽象能力则是把本质保留,去掉其他多余的,所以对抽象来说,最具挑战的是如何保留以及保留哪些本质,而诗意的那部分是我首先考虑的。
连椅子也想出走,布面油画,52×63cm,1984,北京。图片由严力提供,©️严力
胡凌远:加入《星星画会》是黄锐过来挑选了您的画作吗?作为星星和《今天》杂志的核心成员,回顾当时,为什么成立呢?
严力:我和他因为都是今天杂志的参与者和朋友,不是我邀请他来选我的画,因为我自己画着玩还没三个月,所以朋友们都知道我写诗,不知道我画画。他来我家玩,看到墙上的几幅画,就问这是谁画的,我说是我刚画的,他说你的作品很新颖啊,你应该参加星星,那时他正在寻找可以参加星星首届展览的画家朋友,他的角色就像现在的策展人。
张伟、严力、李姗,在星星成员杨益平家聚会,1982。图片由严力提供,©️严力
严力:我认为星星和今天都是鲜活的沙龙形式,在其中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观念和思考,是多元的共存,也就可以互相吸收营养。但如果是严格的团体,就会形成利益集团,还会有团体里的地位高低之分,这在文学艺术领域里是不可取的。所以星星和今天是那个时代一群想对生活说说心里话的人,都想尝试并发出自己声音的人。
胡凌远:第一届星星在户外,第二届就进了美术馆,这是怎样的呢?星星是否也间接启发了您之后在上海举办的个展呢?
严力:那个时代想尝试个人话语权就只能在非官方的场合,露天就是这种场合,之后经过争取,官方就在1980年把中国美术馆的场地给我们用了一次,1981年再申请就再也不给了,我想是因为星星展览的社会影响太大吧。于是在1984年我就联系了上海的朋友,以爱好艺术的北京青年工人个人的名义,做了我的第一次个人展览,也是因为有一批上海老画家(颜文樑、陆俨少、王个簃、应野平、李咏森等)的支持才得以顺利进行。
醉酒时刻,布面油画,首届星星美术馆墙外参展作品,1979,北京。图片由严力提供,©️严力
关系,布面油画,第二届星星美术馆参展作品,1980年北京。图片由严力提供,©️严力
北海公园画舫斋1979年首届星星延后展,袁运生与星星成员:李爽、曲磊磊、马德升、黄锐、严力、薄云、钟阿城。图片由严力提供,©️严力
胡凌远:那您的诗歌有受谁的启发吗?
严力:启发是零零散散的,一些文学书,还有俄罗斯、英国、法国的一些诗,这在当时都以地下阅读的方式流传在年轻人之间。但真正的启发是来自内心的郁闷、压抑和良知,因为我无法理解阶级斗争。为什么要互相揭发朋友甚至父母,为什么要用阶级把人分出高低,为什么很多人天生就要低人一等。既然无法理解,自然就会有质问,质问就会激发诗歌、散文等不同形式的表达,这也会面临危险,所以常写得比较隐晦、朦胧。但身处同样处境的人一看就会明白你的表达和愤怒,所以也有了“抽屉文学”,就是写完了锁进自己的抽屉。如果之后谁发生了不测,至少有可能被亲人悄悄留下来。
梦见自己,布面油画,1979年。图片由严力提供,©️严力
胡凌远:想起您那句,生活中被压抑的东西,被逐渐压成了矿石,诗人就是那采矿的人。您怎么看待历史呢?
严力:历史是胜利者的书写。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人,有自我也有与其他人一样的七情六欲,所以反省自己就会增加对人类善恶的共性了解,不同的是,你能克制多少过度的欲望,能弘扬多少善德。从这个角度来看历史,会发现记录的大部分都是欲望和贪婪造成的杀戮和并吞事件。但也有积极的一面,比如对侵略的反抗,哪怕会输也要和邪恶势力相搏斗。但不少正方与反方的角色定位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我几年前写过《人类文明的六步法》,就是说人类历史就是两个人消灭一个人,一群人消灭少数人,几个部落消灭另一个部落,最后变成***。***建立后制定各种政策,国与国之间要遵守共同原则,不要再以武力解决问题。不过,原始和现代的这几步,至今依然在世界各地同时发生。
胡凌远:***1后您写下小说《遭遇***1》,还创作了《燃烧》系列画作。能对此谈谈?
严力:***1对整个人类是一个很大的震动,我又正好在纽约,感受太多,就想写点什么,为了收集更多的社会反应,在***1之后不久我特意从美国东部的纽约跑到西部的洛杉矶,途中还停留了几个地方,一边记录一边观察,大约有两个多星期吧,回到纽约后就创作了这部小说,它运用的是写实与非写实结合在一起的方式,我自己比较满意,因为是中文的,所以就交给了当年在上海文艺出版社的编辑郏宗培,他也觉得不错,就在***1一年之后的2002年出版了《遭遇***1》。这批纸上的《燃烧》系列画作,在纽约的画廊和爱荷华大学美术馆展览过,我是用水墨、丙烯和一些有燃烧痕迹的纸拼画在一起,让人感到爆炸后的窒息感,我还有一首诗是关于***1的:
纪念
2001年9月11日那天
我在电视画面上看到了
有一个人从世贸大厦往下跳的镜头
这个镜头在之后的许多日子里
不断地在我脑中浮现
不断地
浮现
而我也不断地希望下面是水
是游泳池
是一场跳水比赛
有几次
我甚至感到了溅起的水花
不久前
水花真的溅了起来
并打湿了我的衣裳
因为我突然领悟到
这也是一种通过我的内心
让他进入天堂的方式
2002.9.11
胡凌远:《带母语回家》(1995)曾与张炜的《家族》、莫言的《丰乳肥臀》等同获优秀长篇小说奖。这个书名很有趣味性,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
严力:我离开北京到纽约后,第一次回国是1993年年底,94年也回去过,对离开后的中国相隔八、九年后,有了近距离的重新了解,所以我写了《带母语回家》,把在纽约和回国后的一些事情写出来,也就是说,我和与我在纽约住了十年的母语一起创作了这部小说。
胡凌远:您在《出洋留学的张三》(2003)写下,他在异乡大学的思念系,继续攻读着令人羡慕的博士学位。家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呢?还常回去?
严力:2000年之后经常回国居住的,起码每年一次,每次三、四个月。家的世俗概念是亲人组成的,随着社会阅历和经验,我发现与好朋友在一起也有家人感觉,因为生活理念相同,甚至更亲近。与我交往的一些美国朋友也有家人的感觉。说到回家,本世纪初我曾有一诗:
回家了
回家了
他把肩膀也脱下来放进了衣橱
松弛下来的弹簧
陷入自己的沙发
回家了
把与枕头失散多年的梦
还给了睡眠
回家了
脸上的僵局不得不被打破
微笑从眼角奔向下巴
又奔回眼角
回家了
茧子虽然还在奔波的脚上
余音未消
但已转换成松弛的咏叹调
回家了终于回家了
他看到的所有家具
比猫还会撒娇
2000
胡凌远:谈到家最先想起母亲,您母亲的去世对您冲击很大吧。她对您最有影响的事是什么呢?
严力:这个冲击我是有准备的,因为寿命的自然规律,2020年她毕竟94岁了。她从入院到离开人世才几天,加上疫情,我根本来不及赶回北京。我母亲以前没有画过任何画,退休后突然学中国水墨画,一画就是二十多年,还参加了很多次老年人的画展,这才让我想起她体内原有这样的艺术基因啊,加上小时候看多了我爷爷的收藏,原来是两者合谋让我成为了艺术家。还有一件影响我的事情是,她对朋友的热情,当年我的朋友来家找我,只要是吃饭的时间她都会主动暗示我,可以让朋友一起吃饭,而吃的最多的是饺子,因为她是山东人,生在北京。所以我在纽约也时常招待朋友吃手擀面的饺子。
严力
我的我的秘书,自拍摄影作品,19***
严力(诗人、艺术家),多届北京诗歌节嘉宾。1954年生于北京,是1979年北京先锋艺术团体“星星画会”和文学团体“今天”的主要成员。1984年在上海人民公园展览厅举办了国内最早的先锋艺术个人画展。1985年从北京留学美国并于1987年在纽约创立“一行”诗刊(2000年停刊),2019年6月在纽约复刊。继续任主编。2018年出任纽约“法拉盛诗歌节”主任委员,同年出任纽约“海外华文作家笔会”会长。
严力,至今已举办过数十次个人作品展和群展,最早的展览有:1979年首届星星画展和1980年的第二届星星画展,近期有2018 年在北京汉威国际艺术中心和上海临港现代艺术馆40年绘画创作的个展,2020年3月纽约白盒子艺术中心的“出埃及记”的群展。作品被上海美术馆和日本福冈***美术馆及众多私人藏家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