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郑渊洁拿下了“第七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的榜首位置,当年,他全年的版税收入合计为2600万;这一届的“状元”是郑渊洁,莫言以2150万的版税收入屈居“探花”。
2014年,第九届排行榜出来,“状元”是张嘉佳(1950万),这个名字可能有些人觉得很陌生,不过他的作品一说出来:哦,原来是他写的啊。
张嘉佳的代表作是《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这一年,郑渊洁以1900万的版税屈居“探花”。
小学肄业作家很少是以光头形象示人的,在我的印象中,好像就只有郑渊洁这独一份,或许,这就是“聪明绝顶”的象征吧。
1955年的6月15日,郑渊洁出生在河北石家庄,他的家庭也还算是比较不错的,是一个军人家庭。
1961年的时候,父母的工作调动,年仅六岁的郑渊洁跟着父母从石家庄来到了北京,在北京的马甸小学上学。
五年后(1966年),11岁的郑渊洁是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也就是在这一年,因为时代的原因,郑渊洁中断了学业。
从马甸小学辍学后,他被父母安排去了“五七干校”继续学业,这种“五七干校”的学生,一般都是干部子女、科研人员子女、教师子女......
郑渊洁打小就显示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写作思路,这在早期让年幼的他触了霉头,也让后来的他走上了成功的巅峰。
进去“五七干校”后不久,郑渊洁就因为写了一篇《早起的虫子被鸟吃》的作文,被学校给开除了。打这开始,他也就没在进行过正规的教育了。
所以,郑渊洁是小学肄业,学历只有小学四年级。
谁又能想到,这个只读了四年小学的一个人,往后会成为一个“童话大王”呢,或许,就连他自己都万万没想到吧。
我特意去找来当年他写的那篇作文《早起的虫子被鸟吃》,这思想,居然出自一个小学四年级的男孩之手,让多少成年人羞愧。
我就摘录其中几段,和大家分享分享: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是很多孩子被长辈教诲的话,似乎只要勤奋,不管朝哪个方向发展,都会“有虫吃”。事实上,首先要弄清自己是鸟还是虫子。如果你是鸟,因为早起,可能丰衣足食。但是如果你是虫子,一旦早起,必将引来杀身之祸。”
.......
“学校对于一个学生施教十几年,最根本的任务是什么?是分清该学生是鸟还是虫子,然后教给他早起或者睡懒觉。如今的学校只怕是把所有的学生不论是鸟还是虫子都按鸟的待遇施教。”
这种朴素的“因材施教”的想法,和儒家的思想,还真是有着一定的契合。
这延绵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果然是刻入到了每一个国人的基因,只不过有的人提前破解封印,而有的人,却让其蒙上灰尘,在忙碌中忙碌着,忙忙碌碌中,也就只知道“忙碌”二字了。
成名之前的困扰1970年,十五岁的郑渊洁服兵役,被分配到南昌的向塘机场,在空军担任一名维修员,主要负责维修歼—6型战斗机。
服役了五年,1976年的3月,20岁的郑渊洁从部队退役,复员之后去到北京大华无线电仪器厂,当了一名普通的空调工人。
在工厂里干活的郑渊洁,虽然只有20岁,但是对于未来的道路,该怎么走,他是一点都不迷茫。
这个只上到小学四年级的男子,很明确自己将来是一定要搞文学创作的。
他心里很清楚自己的目标,也知晓自己的长处和短板,他的长处就是对文学有着强烈的兴趣和爱好,短板也很明显,就是只上到小学四年级。
不过,在某些特定的人身上,学历其实并不代表什么,因为他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会督促自己不断学习进步。
1977年,21岁的郑渊洁开始走上了自己的文学创作之路。
一开始,和大多数的文学青年一样,他迷恋上了诗歌,励志要做一名诗人。
1978年的时候,他先后有不少诗歌发表于各大报刊上面,譬如《送支书》、《彩蝶纷纷》等诗歌作品。
作品刊发后,他也获得了相应的稿费,虽然不多,但是对于他来说,精神上的鼓励更重于物质上的奖励。
不过呢,诗歌见报以后,也给他带来了一些困扰。
在成名之前,郑渊洁曾和叶永烈有过不少的书信来往,在信里,他曾诉说了当时“名气”给他带来的烦恼:
“许多人说我想成名、想当作家、要拿双份工资,不务正业,我是空调工,运行时坐在值班室,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看一些科学或文学书籍被认为是干私活,而那些织毛衣、修自行车的没人管”
.......
“再说创作都是在业余时间干的,哪来什么双份工资?我经常利用上下班时间,或者是去食堂的路上背古诗,人家却说我傲慢、不理人”
.......
“我看那些游手好闲、不学无术的青年人,反倒没招来这么多指责,为什么努力学习的人要承受不白之冤?难道非得大家一起去要饭才好吗?”
创作之路的转型郑渊洁后来之所以脱离纯文学的诗歌创作,决定投身于儿童文学,还是受到一个小胖男孩的影响。
那一天,郑渊洁照常去到书店买书,却看到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在书店里哭。
他好奇之下,就上前去询问,小男孩说他想买一本叫《动脑筋爷爷》的书,但是跑了六家书店都没有卖。
这话好似击中郑渊洁内心的某一处,偌大一个中国,居然找不出几个给孩子们写书的人。
郑渊洁本身就很喜欢小孩,经过这一事后,他就决定做一个为孩子们写书的人。
不过,一开始他也没找准自己的创作方向,他并没有写童话故事,而是写儿童诗。
很快他就发现,孩子们对诗歌是压根就不感冒,在经过一番调查后,他这才知道,哦,原来孩子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科幻小说啊。
这可就让郑渊洁皱眉头了,在给叶永烈的信里,他是这么说的:
“这下我可就为难了,因为我的科学知识非常贫乏,名为初中毕业,其实只有小学四年级的水平”
虽然郑渊洁的科学知识十分的贫乏,也没有良好的自然科学基础,不过他也在努力弥补这方面的缺失。
1978年的年底,他的一篇儿童科幻小说《舅舅的手表》发表了,不过,却没引起多大的反响;后来虽然也陆陆续续的发布一些类似的题材,但这块短板始终还是难以弥补。
人总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稍微挪一挪或许还是死路,那就再挪一挪;屁股一挪,思路全活。
于是乎,他选择了创作童话这一条路。因为写童话故事,只需要想象力,而不一定硬要求科学知识。
有时候这人吧,常常在固步自封的圆圈里迷茫,似乎前路就是一片白茫茫,伸手黢黑不见五指,其实有时候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我们再回头来看看,郑渊洁的文学创作之路:现代诗歌—儿童诗歌—儿童科幻小说—童话故事。
直到第四步,他才最终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所以啊,这人就得先走出去,在行动中不断调整步伐,修正自己的方向。
1979年的9月15号,24岁的郑渊洁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童话故事《黑黑在诚实岛》,这篇文章刊发于《儿童杂志》上面;后来,他大多数的童话作品,都在这本杂志上进行刊发。
1981年,郑渊洁的人生迎来了转折,他被少年儿童出版社看中;郑渊洁也就顺利地跳槽到了这个出版社旗下的《儿童文学》,当了一名编辑。
不久之后,他又被北京市文联给看上了,把他要了过去,在文联所属的《布谷鸟》杂志工作。
1985年,郑渊洁创办了《童话大王》杂志,专门刊登自己的童话故事,在往后的三十多年时间里,他是这本杂志的唯一撰稿人。
郑渊洁的作品总字数超过了两千万字,他创办的《童话大王》,总的刊印数量逾亿册;当年,来自全国各地的小孩子们给他写信,为了装这些信,郑渊洁还特意买了一套100多平米的房子。
后记舒克和贝塔、皮皮鲁、鲁西西、大灰狼罗克,这些都是出自于郑渊洁笔下的童话形象。
郑渊洁的成功,在我看来,具备了这两点:
1、知道自己的特长,并能适时调整自己的行动方向;
2、长期不懈的努力,坚持。
或许,做到上面这两点,一多半的人都是会成功的吧;而剩下的人,也就如同我这般:半夜鸡血大路千万条,早起依旧只剩命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