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生活 / 正文

天津到大连(天津到大连船票时刻表)

时间:2022-04-22 05:54:04 浏览:18次 作者:七月的小雨滴1 【我要投诉/侵权/举报 删除信息】

病毒有药可医

网暴之下的人心如何治?

1月12日,大连市发现2例新冠阳性病例,调查发现是2名从天津返乡的大学生,其中1名感染者小白曾去过天津阳性感染者逛过的商场,小白表示因为个人流调信息泄露遭到了网暴,她和她的家人为此承受了巨大压力。

“知道有疫情为何不留在当地自我监控”

“别给我们大学生丢脸行不行”

“回家祸害家人素质真是高呢”

天津到大连

这些都是小白收到的网暴信息,有人说她不听学校留校的规定,在封路的情况下,依旧选择返回大连,连累了一个城的人,还有人说她回家后没有居家隔离,传染了她很多亲属,各种猜测众说纷纭。

如果事实真的如网友说的那样,小白是违反相关规定回的家乡,那自然有防疫部门和警方对她进行处罚,而不是个人通过不法手段,获取别人的信息,扰乱他人生活,进行网暴,这种行为并不伟大,甚至违法。

近些年的网络舆论空间,越来越以审判他人私生活为乐,充斥着“逮到你了”、“你就是不干净”的猎奇快感。众声喧哗之下,个体在群体中失去自我,将无意识的愚蠢疯狂输出,于是,当看到有人疑似损害集体利益时,就会站出来指责。

天津到大连

这些网暴者看似满嘴的仁义道德,实际上并不是真的关心防疫大事,也不是真的关心大连人民的安危。周星驰版的《鹿鼎记》中,韦小宝问天地会总舵主陈近南,明明百姓安居乐业,为何还要搞事?陈近南答不出。有些人就是这样,他们偏爱宏大的命题,却往往不在乎具体的个人,他们乐于审判这个,审判那个,到了个人死活,却不闻不问。

去年12月,一名成都20岁女子被确诊新冠阳性,随后,网友根据赵某的流调信息,发现她的轨迹遍布数个酒吧,于是赵某的姓名、住址、***号等信息在网络流传。有人根据她经常出入酒吧,对其进行人身攻击,称她为"转场皇后",甚至还攻击起了她的长相:"长得这么丑还蹦迪?"

原本一份防疫流调信息,最后却弯到了长得丑不配蹦迪上,这些网暴者是为了国人的健康着想吗?显然不是,他们的目的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窥私欲,借正义之名,行网暴之实,特别是在疫情期间,窥探他人隐私好像让这些人更加理直气壮:你看,我是为了咱们老百姓好啊,我是为大连人民打抱不平呀,实际上,人家大连人压根没有把怨气放在大学生身上,反而更多的是一种无奈和理解。

天津到大连

因为流调报告过度披露个人隐私,由此引发的网络暴力屡见不鲜,这引发了部分人对配合流调的担忧。我们可以发现,类似信息的传播中对“身份”的刻意强调,让舆论走向了“榨取个人身份素材从而满足窥视”的狂欢。无论是流调报告中确诊者是“央美教授”还是“高校退休教师”,都过于强调他们的身份,以及其他不必要的描述,自然引来网络攻击。

“高校退休教师”和“央美教授”的身份对防疫工作没有多少作用,此类任性的表述,是缺乏流调信息边界感和必要性的意识。公布流调信息,是为了方便寻找更多密接者和其他感染者行踪路径重合的人士,而不是满足无关人员的窥私欲。

对疫情流调信息的把控需要小心再小心,在流调信息收集过程中,经手调查的人员不在少数,不同人员的参与提升了流调工作的效率,但也增加了信息泄露的风险。RUC新闻坊调查发现,在22起确诊患者隐私泄露事件中,大多是原因不明,但也有不少是因为医院、***或***等相关部门人员,在接触流调信息过程中有意或无意拍摄、转发了相关材料,泄露了患者的隐私。

流调信息不只是冰冷的数据,它关系着每一个普通人的生命健康与隐私权利。我们有必要对流调信息公开的边界作出更具体、明确的规定。以北京与上海为例,他们在2021年1月下旬以来的流调信息中,隐去了患者的性别、年龄,以保护感染者的隐私。

部分地方推行的“只提地点不提人”等有益措施就值得被推广,不仅有助于确诊者减少顾虑,安心接受流调排查,也让谣言病毒能够得到控制。

天津到大连

在成都20岁女子的流调信息披露的新闻中,有人质疑个人隐私过度公开的问题时,一名网友义正言辞地回怼道:隐私哪有疫情重要?

为了防疫工作,我们必须出让自己部分隐私,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这名网友的质问,恰恰表明了中国人对个人隐私权的不在乎,很多人觉得隐私不重要,尤其觉得别人的隐私不重要。一位知名CEO曾公开表示:中国人对隐私问题的态度更开放,相对来说没那么敏感。如果他们可以用隐私换取便利、安全或者效率,在很多情况下,他们就愿意这么做。

背后原因是由于我国自古就是一个熟人社会,或者说人情社会。如果你拒绝别人打探隐私,那你就会收到一句“你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儿?”在传统的宗族制下,我们没有“个人”、“个体”的概念,更遑论对隐私权的重视,生活中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比比皆是,亲朋好友问你工资多少,有对象吗,在哪上班等看似关心的话题,实质上都是在侵犯个人隐私。

这种侵犯到了互联网时代,是非常可怕的,很多人似乎已经默认因为个人信息泄露,而被广告骚扰,被强化偏好的合理性。“人肉搜索”就是最好的展现,这几天央视主持人王冰冰隐私遭泄露,很多人将“塌房”一词,冠在这位被网友捧出来的主持人身上,严重侵犯王冰冰的个人隐私。

个人隐私在“大数据”面前因为种种原因泄漏,不仅会严重影响社会秩序,制造恐慌,还会对社会安全具有极大的破坏力,从被确诊患者的一次次网暴中,我们就应该吸取教训,尊重他人隐私,把握好疫情流调信息的边界尺度,是对每一个人的关怀。

大家是如何看待这一新闻的呢?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因此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35304928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